第172章 技术科副科长

  郑副厂长话音一落,会议室里又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不过,对于郑副厂长的提议,大家并不觉得突兀。

  毕竟,关于陈安即将担任副科长的小道消息,私下里也传了一段时间了。现在,不过是靴子落地罢了。

  郑副厂长其实并不想,在如此公开的场合,跟杨厂长锣对锣、鼓对鼓地当面交锋,这样显得过于针锋相对了。

  但是,他听出了杨厂长的言外之意,顿时怒了。

  陈安的任命,我都事先跟你们沟通过了,大家都没有异议。

  怎么在会上,你突然玩这一手?

  等设备改造完成后,再统一表彰?

  你什么意思?

  是准备把陈安的任命再次搁置?

  且不说,设备改造需要多长时间?

  完成后,是不是得看到效果,才能确认成绩?

  这一等,一两个月算是快的,拖上个一年半载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改造效果不如预期,是不是陈安的功劳就没有了,甚至任命也要泡汤?

  前后那么长时间,对陈安个人而言,要错过多少机会?

  再者说,职位不同,你表彰的内容能一样吗?

  如果陈安是副科长的话,设备改造成功的成绩,就可以成为他下次晋升的基石。

  如果不是副科长,这次出成绩了,只任命副科长,是不是也算是,表彰过了?

  这等于说,拿本来就是属于陈安的东西,奖励他!

  有你这样恶心人的吗?

  杨厂长闻言,脸上的笑容一僵,心里也是一阵不满。

  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跟陈安又没仇没怨?

  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厂里大局和陈安的长远发展考虑?

  不就是晚上一段时间吗?

  设备改造完成后再一起奖励,也是为陈安好,稳扎稳打,不好吗?

  不然,到时候还要再表彰一次,年轻人升得太快,根基不稳,容易翻跟头,能有什么好处?

  压一压,这也是为陈安好,不是吗?

  杨厂长解释道:“老郑啊,不要激动嘛,你听我说……”

  接着,他转向姚书记:“姚书记,这陈安的任命,你怎么看?”

  姚书记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个老杨还是这么的想当然。

  陈安的任命,老郑专门给他汇报过,他也看了陈安的工作思路和计划、调查报告。

  说实话,他对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印象很好,很有潜力。再加上,他之前问过部里领导。

  对于陈安的任命,他不反对。

  不过,这年头,对于干部的任命,各级党委一般要下管两级。

  轧钢厂是处级单位,科级、副科级的任命,需要厂里统一意见后,再上报部里审批。

  姚书记看了一眼李副厂长,说道:“我看陈安这个年轻人不错,是个好苗子,有能力也有冲劲。老李,你的看法呢?”

  李副厂长心领神会,接过话茬,微笑道:“我完全支持郑副厂长的提议,确实应该给陈安同志一个正式的任命。

  这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方便他开展下一步工作。”

  对于陈安,李副厂长并不觉的,两人是对立关系。

  可能有人会说了,他之前收了刘海中、何雨柱、贾东旭他们的钱,最终让厂里对他们的事情轻拿轻放。

  这不就是,和陈安不对付吗?

  拜托,政治上的事,哪有这么简单?

  就凭刘海中、何雨柱、贾东旭几人,能影响两人的关系?

  太高估他们几人的分量了。

  如果陈安因为这点小事儿,就揪着不放,那就太幼稚了。

  政治上的幼儿,更容易对付。

  现在的陈安,顶多算是老郑中立派的一员,两人目前没有利益冲突。

  他的第一目标,从来都是厂长宝座,老杨才是他的对手。至于以后,那就是成为厂里的一把手。

  在此之前,每个能为轧钢厂带来实质贡献的人才,都是他积极争取的力量。

  陈安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能大幅提升产量,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功劳。

  他当然不会反对。

  而且,老杨反对的,他就一定要支持。

  至于,当初为什么要帮刘海中、何雨柱、贾东旭几人?

  当然是因为,他们送的礼太重了,真当他平常维系关系不花钱吗?

  他也缺钱啊!

  不过,他也是有底线、讲原则的,只接受重礼,不收小钱。

  收礼了就得办事儿!<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