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指导技术科,傻柱“颠勺”

  孙志坚的视线,落在陈安办公桌上的图纸上,好奇地问道:

  “陈工,这些就是你根据这改造方案,设计绘制的改造图纸?”

  陈安微微一笑,解释道:“正是,这些主要是老旧轧机改造的设计草图。300轧机的那部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哦,原来如此。”

  孙志坚点了点头,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陈工,如果方便的话,我想深入研究一下这些图纸,你看可以吗?”

  陈安注意到孙志坚和张德祥的眼神,一直停留在草图上,知道已经成立引起他们的兴趣,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当然可以。设备改造的正式图纸,还需要依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你们提前熟悉,对后续工作大有帮助。”

  话音未落,两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俯身查看起来,不时发出惊叹。

  “哎呀,这思路真是巧妙,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张德祥拍了拍脑门。

  “对,这里稍作调整,效率就能大幅提升!”孙志坚兴奋地惊叹道。

  “陈工,你是怎么想到的?这一点简直是神来之笔!”

  “陈工,这点,你是怎么考虑的?”

  ……

  两人轮番向陈安提问,陈安耐心地一一解答。

  对于技术,陈安从不吝啬分享,他可没有藏着掖着的想法,更不认同诸葛亮事必躬亲的做法。

  一个理想的团队,既要有领导者,也要有执行者。

  陈安知道,现阶段他要有发展、有进步,只有依托轧钢厂这样的平台。

  只有把轧钢厂做大做强了,他才能借此强大起来,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而且,他目光远大,还有许多技术需要实现。

  不可能天天盯着琐碎的事情,整日里,埋首伏案于事务性工作。

  只有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助手,这样,他只需提出想法和思路,就有人负责实施落地。

  顶多,到时候,他在一旁指导、指挥。

  如此,他才能轻松下来,有时间去做些其他的事情。

  随着讨论的深入,孙志坚和张德祥时而皱眉,时而豁然开朗。

  陈安的这些设备改造技术,并不算太有难度,很多都是思路上的问题。

  有现成的结果,逆推上去,还是很好理解的。

  “张工,还有哪里不清楚吗?”陈安注意到张德祥似乎仍有疑惑。

  “陈工,这里的设计原理我还是不太明白。”张德祥指了指图纸上的某个部分。

  “没问题,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

  陈安耐心地讲解起来,直到张德祥完全理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陈安心中暗想,张德祥这人,四十岁出头,还算比较年轻。而且是10级技术员,潜力还是有的,可以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如果培养成功,将来他就可以轻松一些。

  至于孙志坚,年龄太大,又是科里的老资格。

  陈安不好意思像下属一样,动不动就指挥他。

  不然,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不懂得尊重老前辈呢。

  这时,孙志坚指着草图上的一处标记,好奇地询问:

  “陈工,你在图上标记的这个编号,具体是什么意思?”

  陈安耐心地解释:“哦,这次设备改造我参考了山钢的成功案例。

  这个编号,就是对应了某个案例中的某张特定图纸。解读方法是这样的……”

  他顿了顿,又说:“关于山钢的那些案例资料,郑厂已经联系山钢请求支援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就能运到厂里。

  这样一来,我们绘制正式图纸的时候,有现成的图纸做参考,速度就能快上不少。”

  “还是陈工你考虑得周全啊!”孙志坚赞叹道。

  时间在三人热烈的讨论中悄然流逝。

  不知不觉,中午十二点整,下班时间到了。

  厂里的广播也适时地传出了那首振奋人心的歌曲: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

  雄浑的歌声在厂区内回荡。

  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三人停下了讨论,相视一笑。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饭点了。陈工,走,一起吃饭去。”

  孙志坚说着,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铝饭盒,并招呼陈安一起去。

  张德祥见状,也迅速拿出自己的饭盒,准备一同前往。

  然而,当他看到陈安一下子拿出三个铝饭盒时,不禁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问道:“陈工,你这是?……”

  陈安看着两人的表情,笑着解释道:“哦,是这样的,家里弟弟妹妹还在上学,我等会儿多打些饭,带回去吃。”

 &emsp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