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捞尸人

  第302章 捞尸人

  豫省中北部有一个黄河渡口,相传很多年前有个贪官在宅子里修了个大花园,方圆五六百亩大,种了许多奇花异草,一年四季花开不谢,远近几十里的人都来这里看热闹观花,古时便被称为桃花浦。

  炎黄人都清楚,尤其是在黄河九曲附近生活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母亲河不止孕育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但母亲脾气上来了也要人命,黄河改道必会造成大面积危害。

  桃花浦就是这么被滚滚洪水吞没,从此在豫省郑州北部多了一个渡口,名叫花园口。

  凡事有利就有弊,甭管母亲河发起脾气来有多吓人,但事后确实或直接或间接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

  摆渡人,也叫艄公。

  这年头没有跨江大桥,任何人想往返黄河两岸必须坐船,除非你牛逼能开上战斗机,遗憾的是中原没有空军。

  而花园口南部又是中原大城四通八达,所以这里的摆渡生意非常兴旺。

  可还是那句话,凡事有利有弊,人们总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运输人次太多的渡口,在基础设施极其匮乏落后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意外在所难免,每年落水淹死的人实在难以计数,所以除了摆渡人以外,花园口还有個兴旺的职业。

  捞尸人,也被叫做水鬼或水猴子。

  入土为安是每一个炎黄人骨子里的执念,不入这个土,死都不会瞑目,况且黄河水上时不时的飘过去尸体终究不好,因此捞尸人的存在有着绝对必要性,只是相对于摆渡人的细水长流,捞尸人的活儿没那么密,但赚的却更多。

  他们是在赌命,用生命去赚并不稳定的收入,工钱高点无可厚非。

  当你急迫的想让家人尸体赶快被捞上来不至于被泡烂的时候,那捞尸人的意义就不能单纯用金钱去衡量。

  就好像这天一大清早,一对专门捞尸的爷俩划着船向河水中段赶去。

  “爹,这日头还没出嘞,啥活儿这急啊?不是说好今哩个去喝喜酒么?”

  小伙子满脸的起床气,但划桨的速度一点不慢。

  老爷子眼中略有些无奈,“咱去捞的就是严家新郎官儿,他来接亲的头船翻了,连他带上几个吹拉弹唱的全都下了潭窝。”

  “啊?”

  小伙子闻言浑身一机灵,心想那真是十死无生活不成了,顶多是尽快把尸体捞上来,不至于泡的面目全非。

  虽然是场不折不扣的悲剧,新郎官在娶亲的路上死了,而且还是在河水最深处翻的船,打捞难度奇高,但亲爹在花园口捞了三四十年的尸体,这种活儿也难不倒他吧,为啥表情这么严肃?

  “爹啊,一会儿都交给我,我下去用不一崩子就能上来,您老踏踏实实坐上边抽烟。”

  并非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小伙打小就在黄河边长大,十岁出头就跟着老父亲出来捞尸了,即便是老来得子,可做父亲的跟没没办法,这年头能有个营生就不错了,谁不想让亲儿子去学琴棋书画?前提你得吃得起饭。

  都是被这操蛋世道逼的。

  就捞尸这门赌命的技术活,因为一趟赚的不少,导致内卷的相当厉害。

  跟饿死一比,鼓起勇气下水捞尸好像算不得什么,换做别的行当更卷。

  得亏这个做父亲的是花园口几十年的老字号,不然他跟儿子俩早就被卷死了。

  既然是老字号,本事就得过硬,经验就要足够丰富。

  当爹的一边准备工具一边说道:“恁以为我是老了?一直说恁嫩得很还总犟嘴,看看脑顶上,怕是要打明勾来白壮子(打雷下大雨),不然恁以为我为啥要收三倍的价钱?”

  “要打雷!?”小伙子赶忙抬头望天,谈不上风和日丽,却也没有半片乌云,看着不像是要打雷下雨的意思,可吃这碗饭的人,经验最重要,天色没有异常,不过从北边刮来的微风让小伙子意识到确实有可能下大雨。

  怪不得亲爹会这么急。

  但问题是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三倍价钱,三十倍也不能干啊。

  祖师爷留下的规矩有三不捞,其中一个就是每逢雷雨天气不捞,当然也包括所有恶劣天气,毕竟你没有潜水服没有氧气瓶,容错率非常低。

  如果根据捞尸人内部的说法,打雷的时候会惊到水中孤魂,慌不择路下容易乱窜。

  甭管是真是假,雷雨天气不过河本就没毛病,又不是急着去投胎。

  “不是!爹您疯了?入这行的时候您千叮咛万嘱咐,怎的您自己变卦了?不行不行!这趟活咱不干了,让那些要钱不要命的去干!”

  小伙子知道量力而行的道理,从花园口长大的他最清楚打死犟嘴的淹死回水的这句话。

  钱不是不能玩命挣,前提你得接受被命玩的可能。

  “不干?”当爹的狠狠把麻绳摔在船板上,怒声道:“不干恁咋娶周家的小闺女?她那个掉钱眼里的爹要整整两头黄牛,咱家出不起这钱,南月村老财主能出得起,他愿意给四头黄牛当聘礼,只要周家小闺女去做姨太太就行,那么好的闺女,恁甘心干事我甘心?”

  很多时候,活着的残酷往往比死更刻骨铭心。

  在普遍一碗米一床被就能娶到老婆的年代,同样有着坐地起价的家庭。

  两头黄牛并不算是天价,但去年豫北豫中闹了灾荒,直到今年年初还有活不起的灾民往外跑,所以两头黄牛在豫省绝对是稀罕货,真不是普通家庭能出的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