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清理爪牙
一个月后,礼部掀起波澜。起因是叶瑾参加尚书府赏花宴时,偶然听见崔家女眷炫耀其子"花了三千两就中举"。
叶明顺藤摸瓜,竟查出礼部有七名官员收受贿赂,篡改科考名次。
"陛下!"年迈的礼部尚书跪在金銮殿上老泪纵横,"老臣失察,甘愿受罚!"
皇帝叹了口气:"爱卿年事已高,回乡荣养吧。"
这是清洗行动中倒下的最高级别官员。退朝后,李君泽在东宫花园对叶明道:"礼部这位不能硬来,毕竟是三朝元老。让他体面致仕,朝野都说不出什么。"
叶明点头。政治不是打打杀杀,有时候软刀子更致命。
随着时间推移,崔杨派系的官员如秋叶般纷纷凋零。
有的因贪腐落马,有的被调任闲职,还有的"主动"请辞。朝堂格局悄然改变,寒门子弟与太子党逐渐占据要职。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叶明在刑部门口拾到一枚特殊的铜钱——正面是寻常的"天佑通宝",背面却刻着个小小的狼头。崔家死士的标记。
"少爷,要加派人手吗?"李天宝紧张地问。
叶明摩挲着铜钱,摇了摇头:"按原计划进行。"
次日朝会,最后一个目标浮出水面——枢密院承旨郑方,崔家埋在军中最深的钉子。此人处事谨慎,多年来毫无把柄。但叶明耐心等待,终于等到他犯错的时机。
"郑爱卿。"皇帝和颜悦色地问,"北疆使团将至,边关防务可有预案?"
郑方出列奏道:"臣已命云州、朔州各增兵三千..."
"哦?"李君泽突然打断,"可兵部记录显示,这两处兵力未变啊。"
郑方额头渗出细汗:"这...臣是命他们做好增兵准备..."
"郑大人好大的胆子!"叶明厉声道,"谎报军情可是死罪!"他展开一份奏折,"云州守将的密折昨日刚到,说接到枢密院密令,要求他中秋期间故意放松北面防务。这莫非也是'增兵准备'?"
朝堂哗然。郑方面如死灰,他明白自己掉进了陷阱——那份"密令"根本是叶明伪造的,但他确实私下联系过云州守将,现在百口莫辩。
退朝时,叶明与李君泽并肩而行。太子低声道:"崔杨两家在朝中的势力,至此算是清理干净了。"
"明面上的而已。"叶明望向宫墙外的天空,"暗处的,还多着呢。"
一阵秋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叶明忽然想起那枚狼头铜钱,心头掠过一丝不安。这场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秋雨淅沥,打在叶家商会后院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叶明撑着一把寻常油纸伞,从侧门悄然进入,身上粗布衣裳与寻常商贾无异。早等在廊下的陈掌柜连忙迎上来,脸上皱纹比上次见面又深了几分。
"东家,出事了。"陈掌柜声音压得极低,"今早顺天府同时查封了我们三家绸缎庄,说是有人举报售卖违禁云锦。"
叶明眉头一皱。云锦是御用之物,民间私售确是重罪,但青云商会从不碰这等生意。"谁举报的?"
"八成是永昌号。"陈掌柜递上一份名帖,"这是今早顺天府师爷偷偷送来的,说是永昌号的二当家前日宴请了顺天府尹。"
叶明借着灯笼光扫了一眼名帖,眼中寒光一闪——宴请地点竟是崔家名下的一处别院。看来崔家虽倒,爪牙还在。
"去把近三个月的进货单子拿来。"叶明踏入内室,脱下湿漉漉的外袍,"再备一份朝廷新颁的《织造物料例》。"
半个时辰后,叶明指着条例中的一条给陈掌柜看:"朝廷上月新规,民间可用云纹,只要不用金线和五爪龙纹即可。我们卖的'云霞锦'用的是三爪蟒纹,完全合规。"
"可顺天府硬说我们以假乱真..."
"明日你亲自去顺天府。"叶明冷笑,"就说我们愿意配合调查,但若查无实据,要他们按《大庆律》赔偿停业损失,一天一百两。"
陈掌柜眼睛一亮。顺天府尹最怕担亏空官银的罪名,这招可谓打蛇七寸。
离开商会时已近子时。叶明刚回到府中,李天宝就匆匆迎上来:"少爷,太子殿下派人来,说调任名单已经拟好了。"
书房里,叶明就着烛光细看名单。李君泽计划将刑部三名崔派官员以"历练"之名调往岭南,同时从地方提拔几位寒门出身的能吏填补空缺。
"表哥这招高明。"叶明轻叩桌面,"岭南天高皇帝远,去了就难回来了。"
次日朝会,当李君泽提出这批人事调动时,几位崔派老臣面面相觑,却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毕竟"历练"是美事,反对反倒显得他们心胸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