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杨家祠堂

  叶明进来时,国公爷正在看军报,头也不抬地说:"桌上那几份,你看看。"

  那是三份北疆军报,看似平常,但某些地名被人用指甲轻轻划了痕迹。叶明仔细阅读,发现标记的都是与杨家田庄相邻的驻军地点。

  "看出什么了?"叶凌云终于抬头。

  "杨家田庄多在驻军附近..."叶明突然明白了,"他们在监视边关驻军!"

  叶凌云满意地"嗯"了一声:"还有呢?"

  叶明又看了一遍:"这些驻军的将领...都是近两年调任的?"

  "去年春天,兵部统一调整。"叶凌云淡淡道,"当时的主事,是崔元峰的门生。"

  原来如此!杨家通过崔元峰,把亲信安插到关键驻军点,既方便监视边防,又能为与胡人的交易提供掩护。这一环套一环的设计,绝非临时起意,而是多年布局。

  离开父亲书房,叶明在回廊上遇见了母亲。李婉清正在修剪一盆兰花,见他走来,温柔地问:"甜汤喝了吗?"

  "喝了,很解暑。"叶明犹豫片刻,还是问道,"娘,您在我书房放了香炉?"

  李婉清剪下一片枯叶:"檀香安神。你最近睡得浅。"

  她顿了顿,"明儿,审案子...很辛苦吧?"

  叶明不知该如何回答。说辛苦?可比起战场上厮杀的将士,这点事算什么。说不辛苦?那些囚犯绝望的眼神又确实让他夜不能寐。

  "还好。"他最终说道,"就是有时候..."

  "觉得不忍心?"李婉清放下剪刀,轻轻握住他的手,"记住,对恶人的仁慈,就是对好人的残忍。你父亲常说,持剑之人,心要硬,手要稳。"

  叶明重重点头。母亲的手温暖柔软,却让他感到一股力量。

  傍晚时分,叶瑾死活缠着叶明陪她放纸鸢。兄妹俩来到后院,初秋的晚风正好。蝴蝶纸鸢很快飞上天空,在夕阳中变成一个小黑点。

  "三哥,再放高点!"叶瑾拽着他的袖子蹦跳。

  叶明笑着放线,突然一阵乱风吹来,纸鸢线纠缠在一起。

  他手忙脚乱地整理,却在这时灵光一现——杨家、崔家、边关驻军、胡人...这些看似独立的线索,不正像这团乱线吗?表面杂乱,实则环环相扣!

  "三哥!纸鸢要掉下来了!"叶瑾急得直跺脚。

  叶明回过神来,三下五除二解开了缠结的线。纸鸢重新飞上高空,叶瑾欢呼雀跃。

  而叶明的心思已经飞到了别处——他需要重新梳理所有线索,找出那个最关键的"线头"。

  晚饭后,叶明回到书房,将这段时间收集的线索全部摊在桌上。杨家田庄、边关驻军、崔元峰、变卖资产...他画了张关系图,但总觉得还缺了什么。

  窗外,一轮明月悄然升起。叶明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突然想起杨安临终那句话:"玉珏在祠堂"。

  也许,是该去杨家祠堂看看了...

  子时的更鼓刚过,叶明换上一身夜行衣。李天宝紧张地守在门外,手里攥着一根棍子,活像只受惊的兔子。

  "少爷,真要夜探杨家祠堂啊?太危险了!"

  叶明系紧靴带,检查了下随身物品:匕首、火折子、一小包迷香,还有郑愚给他的开锁工具。

  "你在府里守着,若有人问起,就说我睡了。"

  翻出国公府围墙,叶明贴着墙根阴影前行。宵禁后的京城静得出奇,只有打更人的梆子声偶尔打破寂静。

  杨家祠堂在城东杨府后园,叶明打听了,平日只有几个老仆看守,没人其他人的人,估计杨家也想不到会有人打他家祠堂的主意。

  叶明绕到杨府西侧,找到那棵歪脖子老槐树——周掌柜说过,这是潜入的最佳位置。

  叶明像一只敏捷的猴子一样,迅速地攀上树干,然后稳稳地站在树枝上。他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杨府,整个府邸的布局尽收眼底。

  在杨府的中央,有一座独立的青砖建筑,那便是祠堂。祠堂的飞檐下挂着几只铜铃,在夜风的吹拂下,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府邸的历史和故事。

  而这声音,恰好掩盖了叶明落地时的轻微声响。

  祠堂的大门紧闭着,上面挂着一把铜锁,看起来坚固无比。然而,对于郑愚特制的撬锁工具来说,这把铜锁简直就是形同虚设。

  叶明小心翼翼地将工具插入锁孔,轻轻一撬,铜锁便应声而开。

  他轻轻地推开门缝,然后迅速闪身而入,动作一气呵成,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

  进入祠堂后,叶明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静静地站在原地,让自己的眼睛适应黑暗。

  月光透过窗棂,斜射进来,照亮了一排排黑漆牌位。这些牌位整齐地排列着,显得庄严肃穆。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