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龚樰辣评朱霖

p;把大娘扶上了车,魏明推着回村,哥哥扶着外婆,妹妹太矮,于是帮哥哥拎着肥肉。

  “小伙子,你是干什么的啊?”大娘看到魏明穿着光鲜,脖子上挂着的那东西好像是相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

  魏明:“哈哈,我是个写小说的,来这边采风。”

  “什么叫采风啊?”小男孩问。

  魏明:“就是为了让故事更贴近生活的一种行为,比如我想写宿迁农村的故事,但我没在这边生活过,所以需要过来看看。”

  小男孩颇有悟性地点点头,妹妹还是不懂,问他:“哥,什么是采风啊?”

  小男孩:“就是闲的没事找苦吃。”

  魏明哈哈一笑,这小孩还挺通透。

  村里离镇上不远,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路边还有认识小男孩的小伙伴问:“东子,你们家今天买肉了啊!”

  叫东子的小男孩得意道:“嗯,外婆把鸭蛋卖掉了!三斤大肥肉!”

  魏明却是一愣,东子?

  他打量着身后的小男孩,这虎头虎脑的,仿佛一位故人。

  然后他又想到这里是宿迁,历史上最有名是项羽,第二有名的就是那个东子了。

  于是他问大娘:“大娘,您这两个孩子可真懂事,多大了?”

  “哦,一个六岁,一个三岁。”

  年纪也基本吻合,他又问:“平时都是您在照顾吗?挺辛苦吧。”

  “是啊,他们爸妈都忙。”

  “忙着赚大钱吧?”魏明笑道。

  “赚啥大钱啊,就是个辛苦钱,跟着人家跑船,在这运河上南来北往地跑,孩子都顾不上了。”大娘叹息道。

  父母跑船,这点也对上了,京东的东子祖上其实条件不错,有几艘船跑商运,特殊年代船充公了,东子的父亲也早早辍学,婚前婚后跟着人家跑船,但经商的家风没变。

  到了80年代,变卖家产,又是借钱,终于自己买了船,日子这才好过了一些,甚至成了村子里第一个盖平房,买电视的。

  可是后来想着小船换大船,加大了投资,然后被人坑了,欠了很多钱,所以东子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条件确实一般。

  “小伙子,你大名叫什么啊?”魏明问东子。

  “我叫刘强冬。”

  魏明乐了,嘿,就是你了!

  这时东子外婆家到了,老伴儿见状立即迎了出来,并听他们说明了情况。

  东子外公忙对魏明表示了感谢,并留他吃饭。

  魏明也把自己刚刚买的咸鸭蛋奉上,中午就吃这个了。

  “哎呀,这不好吧,这是你买的。”

  “挺好的,我都没找到饭馆,你们能收留我吃顿饭我已经很感谢了。”

  东子外公道:“家里的鸡下蛋了,我再添个菜吧,快坐快坐。”

  魏明打量着这个典型苏北农村的小院,并翻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等他忙完了,东子好奇地凑过来问:“小魏叔叔你都写过什么啊?”

  魏明笑问:“你听说过《黑猫警长》吗?”

  他摇头。

  魏明:“《天书奇谭》呢?”

  他依然摇头。

  那估计其他作品也没听说过了,东子你可不如海南的马画藤小朋友。

  魏明又问:“你听过《采蘑菇的小姑娘》《春天在哪里》《小草》这些歌吗?”

  感觉自己有些没见识的东子总算扬眉吐气起来:“听过听说,我还会唱《春天在哪里》呢!”

  然后他不等魏明发话,硬是要表演才艺,一边唱还一边摇晃着脑袋装可爱。

  唱完之后他又问:“这些歌都是你写的?”

  魏明点点头:“我主要写小说,也会写写歌。”

  东子赞叹:“太厉害了!”

  说的他都想看魏明刚提到的那些黑猫警长了。

  之后魏明又跟大爷大娘聊了聊他们的农村生活,同样边聊边做笔记。

  等吃完饭他提出:“我能不能拍一张照片啊,就拍这个院子。”

  “这破院子有什么好拍的啊?”老两口不解。

  魏明解释:“创作需要。”

  另外他还主动提出给他们一家四口拍一张全家福,这个他们完全能理解,而且非常兴奋且郑重。

  魏明等了十几分钟,等他们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这才拍了一张照片,这是东子的第二张照片,以及妹妹的第一张照片,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合影。

  魏明问清楚了村子的名字:“等我回到县城了会把照片洗出来寄给你们的。”

  而且他还会在照片后面写上“魏明赠”,毕竟东子脸盲,但不是文盲,只要照片在,长大后或许能回忆起这段经历吧。

  东子外婆拉着魏明让他晚上再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