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洗牌

; 王国信苦笑着说道:“李总,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海绵电池不会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而且随着海绵电池挤压国内的动力电池、蓄电电池市场,锂电池产能过剩,必然会导致各种稀有元素的市场价格暴跌。”

  “希望如此吧!”李频微微点头。

  不过锂电池成本再低,也是干不过海绵电池的。

  作为从业者的王国信和李频都清楚,海绵电池的各种原材料都是稀松平常的东西,如果不考虑研发成本和加工工艺,加上其可回收可复用的特点,原材料成本估计只有锂电池的几十分之一。

  这种成本下,锂电池成本再低也打不过海绵电池。

  除非他们马上发明一种成本非常低,性能可以媲美海绵电池的新电池,不然很难抢回市场

  各大电池生产商吹得天花乱坠的固态电池,估计也没有希望打败海绵电池。

  或许固态电池可以在蓄电放电性能上打败海绵电池,问题是固态电池的成本非常高。

  对于大型船只、发电站而言,电池的性价比才是王道。

  搞一套成本高昂的固态电池,到时候要如何收回成本?

  总不能指望官方一直给补贴吧?

  在场的人都看得差不多了。

  刘海涛才慢吞吞开始说下一个话题:“第二点,是关于海绵电池定价的问题,我们公司统一采用租赁模式,每立方米电芯全寿命的租金为1万元,保证金1万元。”

  对于这个情况,一部分人已经知道了。

  而那些还不知道的人,此时也知道了。

  “租赁?”

  “一立方米1万元?”

  现场再次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刘海涛继续说道:“对于汽车电池的租赁管理,我们公司未来计划授权给了两到三个企业,形成专门的换电网络,也是为了方便统一回收电池。”

  对于这一点,在场的不少人立刻躁动起来。

  显然他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只要可以拿到海陆丰公司的汽车换电授权资格,那就意味着可以拿到一大块市场。

  已经布局换电的未来汽车,还有其他一些相关企业,都不由自主地蠢蠢欲动。

  当然,要拿到汽车换电授权,大概率还是汽车企业为主,因为他们才是电池的采购方,如果他们不愿意改进汽车,以配合海绵电池的布局,那只能靠未来汽车这些愿意推动换电的车企,慢慢将市场抢过来。

  不过,这些车企但凡脑子没有进水,都不会放弃换电模式。

  毕竟充电再快,肯定比不上换电,特别是对于赶时间的大货车车主,肯定优先考虑换电。

  而且大货车使用频率非常高,大货车不像私家车,有很大一部分私家车使用频率非常低,这导致其电池循环次数使用不大,因此哪怕是五六年之后,电池衰竭情况仍然不严重。

  可是大货车、大客车之类的车辆不一样,这些车辆使用频率非常高,加上电池非常大,一旦电池使用寿命到了,重新更换一套电池,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因此高频使用的电动车,其车主优先考虑换电模式的电动车。

  而蔚来汽车的老总已经在心里面快速盘算起来,他对于海陆丰公司的租赁报价非常震惊,同时也冒出另一个想法。

  他的想法非常简单。

  那就是通过更换电池赚钱,而只卖车不卖电池。

  如果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不要钱,那电动汽车成本可以下降40∽60%。

  因为电池成本在电动汽车的整车成本之中,占比往往可以达到40∽60%,越高级的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就越高。

  现在采用租赁模式之后,电池就不属于车企和车主了,而是属于海陆丰公司的。

  既然如此,那电池成本自然不能计算到整车成本之中。

  比如未来汽车中的萤火虫,采用了欣旺达的磷酸锂铁电池,采购价格是3.25万,电池重量250公斤,蓄电量为50度,电池能量密度为每公斤0.2千瓦时。

  如果砍掉这个磷酸锂铁电池,成本下降3.25万元,电池改用海绵电池之后,250公斤级别的海绵电池可用电量为55.5度。

  原来14.88万元一辆的萤火虫,价格可以压到11.63万元。

  蓄电性能提升了。

  驾驶体验感更好了。

  用户购买费用降低了。

  当然,还有更加便宜的电动汽车,如果考虑极致性价比,去掉动力电池之后,一辆微型汽车的成本压缩到两万以下。

  未来汽车老总非常清楚,接下来国产汽车将进入新一轮的降价,中端车型将压缩到8∽12万的区间。

  这一场行业的大洗牌即将到来。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