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八零,崇洋媚外的留学生23

  “这波行情已经基本结束了,之后虽然也会有一些波动,但幅度并不大,资金继续呆在这支股票里,已经不合算了,所以,我结束了对这波行情的操作。”

  “宋大使,钱是否已经到了你之前的账户,还需要你让人查一下。”

  “好的。”

  宋信章当然得查,那笔钱与国家的外汇资金相比,的确没多少,但对他个人来说,还是一笔巨款的。

  这笔钱可是要用来购买机器设备的。

  只是他们现在还没跟美丽国的商人谈好,钱暂时用不到罢了。

  但机器设备必须得买,国家为了促进这笔交易,就将钱提前打了过来,方便他们行事。

  说实话,他把这笔钱交给苏木投入股市进行操作,是担了极大的风险的。

  一旦亏损,他的职业生涯将就此断绝。

  而他愿意掏出这笔钱,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与苏木的父亲苏建军有着过命的交情,更是因为,他们与售卖机器设备的那家公司谈判一直不顺利。

  那些机器设备,美丽国一直限制对他们夏国出口。

  美丽国的资本家当然也想赚钱,所谓的限制令,只要钱给得足够多,他们就有办法绕过去。

  但他们夏国建国时间不长,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天灾,虽然大家众志成城,但是外汇一直不多,不少机器设备都从国外购买。

  这就让他们原本匮乏的外汇储备就更加捉襟见肘。

  他们准备出的购买价格,与美丽国商人要求的价格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这一点,他已经跟国内汇报过了。

  国内领导的意思是尽量往下压价,一定要以最低的价格购买。

  外汇,他们也会更尽力地去筹措,反正,那机器设备,他们是一定要要的。

  它对他们夏国的工业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

  他之前除了忙着送留学生回国的事外,这件事,也占了他极大的精力。

  可是,就算他再怎么巧用心思,市场的主动权毕竟在美丽国商人那里,价格压得太低,对方就不谈了,直接撤身走人。

  对对方一点面子都不给他这点,他当然生气,可是事后,他还必须再好言好气地联系对方,再努力与对方连上线。

  主要是这类机器设备,专利权就在那家公司手里。

  他们想购买这机器设备,就离不开这家公司。

  而想达成交易,他说得再好听,再如何捧着对方,只要钱不够,对方就死咬着不能松口,交易也就进不下去。

  他也知道,国内需要外汇的地方太多了,他们已经尽合力为购买这类机器设备提供外汇资金了,可是那巨大的缺口还是存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越来越大。

  因为美丽国的商人知道他们夏国是真的想要这机器设备,而能够提供的,也只有他们。

  所以,谈判的过程中,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来提高价格。

  他是真的想尽快促成交易,而美丽国的人则是想着多拖一段时间。

  两者的矛盾极大,当然这也并非不可调和。

  只要价钱到位,那美丽国的商人也是愿意出售机器设备的。

  这个问题又回到了原点,那就是他们夏国的外汇资金不足。

  而苏木交给的资料,让他看到了一种可能。

  如果苏木能够借用这笔钱再赚一点儿,不用多,就像他在资料里保证的那样的收益率,他就有信心,在三个月内把这笔购买设备的交易谈判下来。

  然而,才短短的一天,就算他对股票了解得不多,也知道,一天的时间,要想赚得多,太难太难了。

  想必是苏木想尽快地证明自己,去一个短线的小行情吧。

  算了,小行情就小行情吧。

  听苏木话里的意思,这波行情,他还是赚了的。

  就算赚得不多,对他们购买机器设备,也是一些助力,总比没有要好。

  “我这就让人去查一下。”

  “小刘,你去查了一下之前那个资金的账户,看看账户有没有收到一笔钱?”

  苏木听到电话那头宋信章大使的声音离着话筒有些远,但因为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就算远了点,他也仍听得一清二楚。

  “好的,大使,大概是多少钱到账?”

  苏木听到一个年轻温和的声音隐隐地传来。

  “苏木,大概多少钱到账?”

  宋信章想起,自己也没问过苏木呢。

  “宋大使,当时你转给了76万美元,这次行情抓得还比较准,赚得不少,转回去的有841万美元。”

  “多少?你说多少?”

  当苏木说出了自己转给宋信章的钱数后,宋信章大使再也保持不住他沉稳的形象了。

  他反问的声音高得都有些劈叉了。

  “841万美元,或者说,是.55美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