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戏游九州

美景良辰】【唤银汉重渡姻缘】

  【纵世如梦常似空幻】【心怎待韶华迟晚】

  天幕之上,各朝各代的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

  [这后世的唱词,当真妙绝!寥寥数语,便道尽了那戏中情意与风雅!]

  [昆曲之雅,越剧之柔,皆在其中,却又浑然一体,好听是好听……]

  [是极!听着顺耳,意境也美,可总觉得……嗯……说不上来哪里有些奇特。](他们并不知道有虚拟歌姬这样的事物)

  寻常百姓听个热闹,只觉新奇好听。可那些深谙不同剧种的梨园名家、资深票友们,却在短暂的激动后,渐渐生出了些许……不平。

  怎么光听见昆腔、越剧?我们秦腔的豪迈呢?豫剧的铿锵呢?黄梅调的婉转呢?其中,一群热爱京剧的戏迷和伶人们,心情最为复杂,既有对这新奇歌曲的欣赏,又带着一丝“为何无我”的失落与不甘。他们竖着耳朵,仔细分辨着每一个音符,心中暗暗期盼。

  就在这时,车内音乐的风格再次悄然转变。前奏的鼓点变得激昂,弦乐也带上了几分苍凉与力量感,一段无比熟悉的旋律,如同惊雷破空,猛地响起!

  [来了!这调子……]

  [是……是霸王!]

  [错不了!是《霸王别姬》的曲牌!]

  天幕之下,所有京剧戏迷,无论伶人还是票友,瞬间都激动得难以自持。他们仿佛能感受到那西楚霸王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感受到那虞姬诀别时的凄美悲壮。一股热流直冲头顶,许多人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喉头滚动,只觉得一股澎湃的情感即将喷薄而出!他们知道,那一句凝聚了无数力量与悲情的唱词,就要来了!

  果然,当天幕中,那霸王别姬的唱腔,以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方式,唱出那个无比有力的“力”字时——

  天幕之下,无数京剧戏迷再也按捺不住,几乎是同时,他们挺起胸膛,用尽全身力气,跟着那光幕中的歌声,唱出那句他们刻入骨髓的唱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

  “轰!”

  仿佛积压了许久的情绪找到了宣泄口,整个天幕下的京剧圈子都沸腾了!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汇聚在一起,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狂热。

  [爽!太爽了!]

  [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感觉!啊啊啊!]

  [值了!值了!后世……后世没有忘记霸王!没有忘记我们京剧!]

  [呜呜呜……老夫……老夫等这一声,等得好苦啊!]

  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只觉得一股找到知音、血脉喷张的兴奋感充斥着全身。而光幕中的歌声,并未停歇,继续唱出了那描绘京剧魅力的词句:

  【时光糅百家众长】

  【浑然天成作京腔】

  【演一折西楚过往】

  【娥眉何曾惧风霜】

  【叹剑影双难挽流光】

  【侠骨烈秋月寒江】

  听着这精炼而准确的唱词,京剧迷们更是心潮澎湃,与有荣焉。

  [‘浑然天成作京腔’!没错!咱们京剧可不就是集大成者嘛!]

  [‘娥眉何曾惧风霜’,说的是虞姬,也是我等戏中女儿的风骨!]

  [好!好词!好曲!我京剧亦无忧矣!]

  一时间,天幕上下,因为这一段京腔的融入,再次掀起了一片赞叹与激动的狂潮。

  车内,乐声依旧流淌,带着一种奇妙的融合感,既有古典戏韵的悠长,又不失现代编曲的层次。李今越和林幼微沉浸在这旋律中,偶尔交换一个会心的眼神,享受着这份夜色下的宁静与默契。

  然而,天幕之下,无数古人的心弦却被这歌声撩拨得难以平静。方才那京腔带来的激荡尚未完全平复,新的唱词与旋律又起。

  【云鬓摇落流年相思催红颜】

  【戏幕开合梦作芙蓉面】

  【此情何限】

  这几句词缠绵悱恻,意境优美,引得不少文人墨客轻轻颔首,品味其中韵味。但紧接着,一种他们从未听闻过的唱法,突兀却又带着奇异节奏感地闯入了他们的耳朵。

  【轻描粉墨你隐去十年寒暑】

  【少时求索你暗许一生共赴】

  【戏有起落人海有盛开荒芜】

  【星月借我照亮你赤心归处】

  【愿此声盈风响彻在每寸热土】

  【山海同梦戏魂重生出筋骨】

  【风华传九霄】

  [这……这是何种唱法?]

  [不似唱,倒像是……念白?可这念白也太快了些!]

  [字字清晰,气息沉稳,这般速度,当真惊人!]

  [后世之人,连说话都能这般富有韵律么?]

  弹幕上充满了惊奇与不解。这种快速、富有节奏的念唱方式,对他们来说太过新奇。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用一种极快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