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诸朝反应(三)

孝子孙?!”

  “爹,您想想,天幕上都说了,那是多少年后的事了,那时候老四早就不在了,他就是想管也管不着啊!”朱标耐心劝解,“您现在打他,也改变不了什么啊!”

  朱元璋被朱标这话一噎,也反应过来,是啊,那都是多少年后的事了,老四就算再能活,也活不了那么久啊!

  可他心里这口气,就是咽不下去!

  “标儿,你别拦着咱!咱今天非得好好教训教训他!让他长长记性!”朱元璋说着,又要去抓朱棣。

  朱棣紧紧拽着朱标的衣角,死活不撒手。

  “大哥!救命啊!”

  “爹,您先别激动!”朱标一边护着朱棣,一边继续劝道,“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想想,如何避免未来重蹈覆辙,再次让异族入主中原啊!”

  朱元璋被朱标这话点醒,这才勉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又瞪了一眼朱棣,随后烦躁的挥了挥手。

  “老四,给咱滚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少年朱棣缩了缩脖子,又看了一眼自己大哥,见自家大哥点了点头,这才小心翼翼的溜了。

  朱元璋见少年朱棣这个样子又忍不住哼了一声,待重新坐回龙椅,又看向朱标“标儿,对于未来之事有什么想法?”

  朱标当即上前从袖中掏出一张纸,递给朱元璋“爹,您请看,这是后世子孙的火器的图样。”

  朱元璋接过图纸,仔细端详起来。嘴里还忍不住的啧啧道“这后世子孙造的东西是真不错,连一把火器都造的如此漂亮,美观,好!”

  朱标见父亲如此说道,也忍不住附和道“是啊,爹,您看这火器相比于如今的火器,简洁,轻便,漂亮,而且更短方便行军,不惧雨水。”

  说完又指着图纸上的一个位置,说道“而且,爹,您看这里,这个东西,可能就是后世之人装载弹药的位置,而且儿曾注意到,这后世的火器可以做到连续发射,无须打一发装载一次火药。”

  朱元璋看着那弹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立刻想到了这后世火器的价值,若是有了这样的火器,装备给大明军队,那些蛮夷的骑兵,又有何惧,紧接着朱元璋又听到朱标说。

  “只可惜,咱们不清楚这后世火器的构造,亦是不知道这其中精细。”朱标有些夸张的叹了口气。

  朱元璋听完,立马明白了朱标的意思,还故作沉吟,捋着胡须,目光在朱标和群臣之间来回扫视。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标儿你说的对啊,难道我大明朕的要与这火器失之交臂了吗?若我大明有如此神器,我华夏大地,何惧那些蛮夷啊。”

  朱标闻言,立刻化身戏精,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父皇,儿臣亦知此事不易,但时不我待啊!如今,我们已然知晓后世火器的模样,或许,我们无需完全照搬后世火器,只需在我大明现有火器基础上,朝着后世火器的方向加以改进,亦能有所突破!”

  朱元璋立刻接戏故作沉吟“标儿所言不无道理。”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只是,研究和改造这火器,恐怕不易,这银子……”

  朱元璋故意拉长了声音,目光在下方的大臣们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户部尚书的身上。

  那眼神,仿佛在说你懂的。

  户部尚书被看得心里发毛,暗自叫苦这皇上,又想从他这里抠银子了!

  可他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装傻。

  朱标见状心里那个气啊!心想,好,好,好竟然你们这些大臣不仁,也别怪孤这个太子不义了,于是朱标一咬牙一跺脚,拼了!反正这钱也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不让异族再次入主中原,值了!

  “父皇,儿臣愿捐三十万贯宝钞,用于火器研究!”朱标的声音洪亮,在大殿内回荡。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惊呆了。三十万贯宝钞啊!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太子殿下这是下了血本了!

  朱元璋也愣住了,他没想到朱标会这么狠,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钱。他心里既感动又欣慰,自己的儿子,果然有担当!

  望着朱标那通红的眼眶,朱元璋深知自己的好大儿下了多大的血本,要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虽然贵为太子,但深受自己皇后的影响平时也是非常节俭,就连衣服也很少舍得多做几套,如今一口气拿出三十万贯宝钞出来,那估计是标儿的全部身家了。

  朱元璋心里五味杂陈,既感动,又心疼,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标儿,你……”朱元璋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朱标抬起头,目光坚定“父皇,儿臣知道这三十万贯宝钞不算什么,但这是儿臣的一点心意。为了大明,为了华夏,儿臣在所不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话说的,掷地有声,大义凛然。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缓缓说道“好!好!好!标儿有心了!朕心甚慰!”

  闻言大臣们也坐不住了。

  太子都这么拼了,他们再装聋作哑,也太不像话了。

  更何况,天幕预警,异族入侵,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真要让那些蛮夷打进来,他们这些当官的,还能有好日子过?

  “陛下,臣也愿捐五千贯宝钞!”

  “臣愿捐三千贯宝钞!”

  “臣……臣捐一千贯宝钞!”

  一时间,大殿内热

上一页下一页